来源:
发布时间:2025-07-28
浏览次数:
个人信息简介
姓名:艾少伟
学历:博士研究生
职称:教授
职务:
邮箱:aishaowei@163.com
学术兼职
中国地理学会文化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地理学会黄河分会秘书长
中国民族学学会回族学分会副会长
研究方向与招生
文化地理学与区域发展
流域地理学(黄河学)
教育经历
2006/09 - 2009/07,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人文地理学博士
2003/09 - 2006/07,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人文地理学硕士
2001/09 - 2003/07,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地理科学,本科/学士
1998/09 - 2001/07,许昌学院,城市与资环学院,地理科学,专科
工作经历
2009年7月至今,在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从事科研教学工作
期间:
2013.10 - 2014.09,河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工业处(挂职副处长)
2014.10 - 2015.09,美国宾夕法尼亚印第安纳大学访问学者
2018.09 - 2019.06,北京大学访问学者
承担课程
研究生课程:
《黄河学专题研究》《流域地理学》
本科生课程:
《文化地理学》《黄河学通识课》
科研项目
(1)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2020.06-2021.06,子课题负责人。(结题)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黄河流域散杂居回族社区跨文化空间实践及地方意义表征(项目编号:41971181),57万,2020.01-2023.12。(结题)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城市回族社区现代转型的空间模式及发展路径——以“郑汴洛呼”城市民族区为案例(项目编号:41471104),80万,2015.01-2018.12。(结题)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回族社区经济现代性嵌入与转型研究(项目编号:41001072),18万,2011.01-2013.12。(结题)
(5)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项目:河南省黄河滩区移民搬迁的总体设计及对策建议(项目编号:2014365),2014.6-2015.6,主持。(结题)
(6)国家文旅部委托课题:黄河文化的内涵及时代价值,2019.10-2019.12。(项目执行负责人)
(7)国家发改委委托课题:黄河流域产业发展趋势及下一步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2019.10-2019.12。(项目执行负责人)
著作论文
著作:
(1) 黄河保护和发展报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M]. 科学出版社,2021.(苗长虹、艾少伟、赵建吉、邵田田等主编)
(2) 黄河文化·生态黄河[M]. 河南大学出版社,2025.(艾少伟主编)
(3) 黄河生态文明教育(高中版)[M]. 青岛:青岛出版社,2023. (艾少伟主编)
(4) 民族地理丛书·河南回族[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18. (艾少伟总主编。上中下三册,150余万字)
(5) 民族地理丛书·民国报刊河南回族史料辑录[M].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9. (艾少伟总主编。上中下三卷,170余万字)
(6) 黄河开发与治理60年[M]. 科学出版社,2009。(艾少伟参编5.1万字)
(7) (6)黄河史诗:大黄河风采(大河卷•宁夏卷)[M]. 科学出版社,2010。(艾少伟参编2.2万字)
(8) 中原经济区科学发展研究[M]. 科学出版社,2011。(艾少伟参编3.2万字)
论文:
(1) 艾少伟,苗长虹. “异质性”通道与跨国公司地方化结网——以苏州工业园为例[J]. 地理研究,2011(8):1483-1498. (CSSCI)
(2) 陈肖飞,苗长虹,潘少奇,艾少伟(通讯作者). 轮轴式产业集群内企业网络特征及形成机理——基于2014年奇瑞汽车集群实证分析[J]. 地理研究,2018,37(2):353-365. (CSSCI)
(3) 聂桂博,艾少伟(通讯作者),王瑞宁. 基层政府主导下中国乡村地方性的呈现与形成探究——以河南省郏县姚庄乡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2025,44(2):359-372.
(4) 聂桂博,胡涵,艾少伟(通讯作者). 散杂居情景下文化适应的地理因素分析——基于豫北社亲文化的研究[J]. 热带地理,2024,24(4):733-745. (中文核心)
(5) 郭文,周尚意,张敏,张骁鸣,艾少伟(共同第二作者),等. 网红打卡地的数字化实践与新空间形态生产[J]. 热带地理,2024,44(9):1527-1548. (中文核心)
(6) 聂桂博,艾少伟(通讯作者). 景观意义的发掘诀窍:用心,就读出来了——评《触景生情——文化地理学人笔记》[J]. 热带地理,2022,42(6):1036-1038.(中文核心)
(7) 苗长虹,艾少伟,赵建吉,邵田田,崔耀平,郭晓明.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J].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1(1):123-132.
(8) 孙荣垆,艾少伟. 排瑶宗族的非典型性与南岭民族走廊的族群互动[J]. 广西民族研究,2021(5):113-121. (CSSCI)
(9) 王权坤,胡雪瑶,艾少伟(通讯作者).身份、流动与权力:夜市摊贩的空间实践[J].人文地理,2020,35(6):35-43.(CSSCI)
(10) 艾少伟,乔增轩,李江苏. 城市民族餐馆空间分布的区位选择及文化邻近性[J]. 人文地理,2020(3):76-85.(CSSCI)
(11) 艾少伟,周文凤,罗冰,田金超. 城市少数民族社区地方认同的消解与重构[J]. 人文地理,2020(1):28-35. (CSSCI)
(12) 王权坤,胡雪瑶,艾少伟(通讯作者). 身份、流动与权力:夜市摊贩的空间实践[J]. 人文地理,2020(6):35-43.(CSSCI)
(13) 陈肖飞,艾少伟,赵建吉,苗长虹. 跨国公司地方嵌入新视角:基于地方劳工市场的研究进展与理论思考[J]. 人文地理,2020(2):16-21.(CSSCI)
(14) 艾少伟. 少数民族商业集聚的空间邻近机制实证分析——基于开封市回族商户“依寺而商”典型案例[J]. 经济地理,2017,37(11):127-135. (CSSCI)
(15) 艾少伟,陈肖飞,李伟伟. 中国散杂居回族社区的关系建构及理论阐释——以开封为个案[J]. 人文地理,2015,30(3):12-20.(CSSCI,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16) 艾少伟,李娟,段小微. 城市回族社区的地方性——基于开封东大寺社区地方依恋研究[J]. 人文地理,2013,28(6):22-28.(CSSCI)
(17) 魏明洁,艾少伟(通讯作者),陈肖飞. 城市清真寺周边商业环境的空间区位分析——以青海西宁东关大寺为例[J]. 经济地理,2013,33(2):90-96. (CSSCI)
(18) 陈肖飞,艾少伟(通讯作者),张落成,纪莉莉. 非正式制度下城市清真寺周边商业空间区位研究——基于西宁东关回族社区的调查[J]. 经济地理,2014,34(6):108-114. (CSSCI)
(19) 艾少伟,苗长虹. 从地方空间、流动空间到行动者网络空间:ANT视角[J]. 人文地理,2010(2):43-49. (CSSCI权威期刊,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期刊)
(20) 艾少伟,苗长虹. 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学习模式研究[J]. 经济地理,2011(4):609-617.(CSSCI)
(21) 艾少伟,张楠楠,李洪彬,王宝茹,黎璐晗. 地方情景、集体协商与宗教空间的生产——以散杂居回族清真寺重建为例[J]. 青海民族研究,2018,29(3):188-195. (CSSCI,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22) 蔡媛媛,朱英明,艾少伟(通讯作者).城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异的区域一体化因素分析——以河南省开封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1(02):62-67.(CSSCI期刊扩展版,中文核心)
(23) 何金璐,艾少伟(通讯作者). 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旅游体验对游客文化认同影响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1(03).(CSSCI期刊扩展版,中文核心)
(24) 艾少伟,苗长虹. 行动者网络视域下经济地理学哲学思考[J].经济地理,2009(4):545-550. (CSSCI)
(25) 艾少伟,苗长虹. 技术学习的区域差异:学习场视角——以北京中关村和上海张江科技园区为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5):40-46. (CSSCI)
(26) 艾少伟,苗长虹.经济地理学研究视角的变迁及进展[J].人文地理,2009,24(04):6-11+31.(CSSCI)
(27) 苗长虹,艾少伟.“学习场”结构与空间中的创新[J].经济地理,2009,29(07):1057-1063.(CSSCI)
(28) 艾少伟,陈肖飞. 河南省县域经济实力时空差异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2):32-36. (CSSCI期刊)
(29) 杨永芳,刘玉振,艾少伟. 土地征收中生态补偿缺失对农民权利的影响[J]. 地理科学进展,2008(1). (CSSCI)
(30) 杨永芳,艾少伟. 生态补偿在征地补偿中的缺失及路径选择[J]. 中国土地科学,2007,21(6):52-57. (CSSCI)
(31) 张金萍,艾少伟,秦耀辰,张二勋. 人工神经网络在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J].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1(6):599-604.(中文核心)
(32) 陈肖飞,艾少伟. 关系建构与信仰认同:城市回族社区转型的地理学阐释——基于西宁东关田野调查[J]. 回族研究,2013(2):57-67. (中文核心)
(33) 艾少伟,杨兴礼,张超阳,熊小庆,刘今朝.伊朗地理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世界农业,2005(04):42-44.(中文核心)
(34) 张超阳,杨兴礼,艾少伟.新时期伊朗农业特征与中伊农业合作前景初探[J].世界地理研究,2005(01):46-52.(中文核心)
(35) 熊小庆,杨兴礼,刘今朝,艾少伟,张超阳.大国因素对当今中国-伊朗关系的影响[J].世界地理研究,2005(03):64-71.(中文核心)
(36) 张超阳,杨兴礼,艾少伟.浅析中伊农业合作前景[J].世界农业,2005(07):21-22.(中文核心)
(37) 张楠楠,艾少伟(通讯作者),李洪彬,曹静宇.宗教精英、权力重构与回族社区宗教空间生产的地方建构——角坪村清真寺重建案例研究[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19(01):115-128.
(38) 艾少伟,张楠楠. “政产学研”一体化与回族学学科建设[J].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17年第13辑:1-14.
(39) 艾少伟,张楠楠. 回族学与黄河学跨学科整合的战略路径:历史重构、空间再造及文化认同[J].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17年第13辑:65-73.
(40) 艾少伟. 地理透镜下中国回族社区的理论建构——一个综合性分析框架[J].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14(1):133-146.
(41) 陈肖飞,艾少伟(通讯作者),纪莉莉. 郑西高铁对“郑洛工业走廊”经济影响研究[J]. 河南科学,2013(4).
(42) 张金萍,秦耀辰,艾少伟. 利用IANN建立县域种植业可持续发展预警模型[J]. 农业工程学报,2012(9).(中文核心)
(43) 陈肖飞,艾少伟(通讯作者). 大城市中心城区交通拥堵收费可行性研究[J]. 河南科学,2012,30(7):985-990.
(44) 杨永芳,刘玉振,艾少伟.“空心村”问题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2007(26): 8333-8336.(中文核心)
(45) 刘今朝,杨兴礼,艾少伟,刘自亮.古代伊朗宗教文化特征初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06(02): 59-65.
(46) 艾少伟,杨兴礼,孙果梅,张超阳.规模不经济:“三农”问题的深层原因[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536-538.
(47) 孙果梅,况明生,曲华,艾少伟.三峡库区武隆县地质灾害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5(02): 173-177.
(48) 张超阳,杨兴礼,艾少伟.简论中国与伊朗的经贸关系[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26-28.
(49) Dan He, Zixuan Chen, Shaowei Ai*, Jing Zhou, Linlin Lu and Ting Ya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Urban Cultural and Entertainment Facilities in Beijing[J].Sustainability,2021, 13, 12252. (SSCI二区)
(50) Abdelhadi Halawa1, Shao-wei Ai, Zheng Ma. Association Between Ethnicity and Dietary Behaviors in Chinese Han and Hui Nationalities[J]. Journal of Ethnic and Cultural Studies,, 2017, Vol. 4, No. 2, 65-80.
(51) Abdelhadi Halawa1, Zheng Ma, Shao-wei Ai. Cross-sectional analysis of food consumption and dietary habits of chinese residing in urban cities[J]. Asian Journa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7, Vol. 08, Issue 01, 4227-4238.
重要奖项
1. 《黄河保护与发展报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获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2024年7月。(苗长虹,艾少伟,赵建吉,邵田田)
2. 《黄河保护与发展报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获河南省社科一等奖,2022年11月。(苗长虹,艾少伟,赵建吉,邵田田)
3. 《政府公共支出政策减贫、财政扶贫资金运行与贫困治理绩效评估》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22年3月。(第五完成人)
4. 《河南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区集群化发展》,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6年12月。(第五完成人)
5. 《少数民族商业集聚的空间邻近机制实证分析——基于开封市回族商户“依寺而商”典型案例》,开封市第十五届人文社科一等奖,2019年2月。(第一完成人)
6. 《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学习模式研究》,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成果一等奖,2012年9月。(第一完成人)
7. 《从地方空间、流动空间到行动者网络空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成果二等奖,2011年6月。(第一完成人)
8. 《经济地理学研究视角变迁及进展》,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成果三等奖,2010年9月。(第一完成人)
其他
主要荣誉:
(1) 国家首批“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国家重大人才工程,2020年1月。
(2) 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兴滇英才”,2022年11月。
(3) 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2017年5月。
(4) 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013年5月。
(5) 河南大学2017-2019年度师德先进个人,2019年9月。
(6)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2019年6月。
(7) 河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18年5月。
(8) 河南大学青年岗位标兵,2017年5月。
(9) 河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14年5月。
(10) 河南大学科研优秀奖,2015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