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部新闻

学部新闻

地理科学与工程学部举行开封凹陷千米深钻竣工仪式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7-17

浏览次数:


2025年7月16日上午,河南大学地理科学与工程学部在开封凹陷千米深钻项目现场隆重举行竣工仪式。河南大学学术副校长、地理科学与工程学部主任刘彦随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苗长虹教授,学部及地理科学学院领导班子成员、教职工代表、参与项目的学生及施工人员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历经81天的攻坚克难,这一重大科研工程圆满竣工,标志着河南大学在地理科学基础研究、黄河文明探源及服务国家生态战略方面取得关键突破。

图:刘彦随副校长在竣工仪式上致辞

刘彦随副校长在竣工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他高度评价该项目为“中原大地的第一钻”,盛赞其不仅钻穿了亿万年的沉积地层,更彰显了河大人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和服务国家战略、探索科学前沿的使命担当。他指出,在过去的两个多月里,钻探团队与科研人员日夜奋战,成功克服了复杂地层钻进与岩芯保真等技术难题,最终获取了连续、完整的千米岩芯样本。这不仅是我校地理学科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更是黄河流域中原地区深部地质研究的一项重大突破。

刘彦随强调,千米深钻的竣工并非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他系统阐述了项目后续的科研蓝图:

  第一步:岩芯获取与技术攻关告捷。 成功钻取连续完整千米岩芯,为后续研究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第二步:数据产出与模型构建。 将对珍贵岩芯进行高精度实验室分析,提取古气候、古环境、碎屑物源等关键指标,构建黄淮海平原“地质基因库”;并融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建立开封凹陷“数字地层”模型,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贡献“中原样本”。

  第三步:科学突破与应用服务。在地质科学层面: 致力于破解华北平原构造演化、黄河贯通时限等关键科学问题,为地球系统科学贡献“河大智慧”;在文明演化层面:深入探索黄河流域“人地关系”的千年演变,揭示大河流域文明兴衰与地理环境的深层联系。在国家战略层面: 研究成果将直接服务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为极端气候应对、古洪水预测、生态修复等提供关键科学支撑。

  刘彦随指出,开封凹陷的岩芯是记录地质历史的“时间胶囊”,也是解码黄河文明的“基因密码”。未来,河南大学将以此次深钻为契机,大力推动“地质—生态—文明”交叉研究,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大河流域科学研究平台。他坚信,该项目的研究成果不仅有望改写教科书,更将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河大方案”。

随后,项目主要参与人冯伟老师,黄河文明中心执行主任苗长虹教授,秦奋教授,地理科学学院班子成员,以及钻探工人代表和学生代表分别发言,分享了参与项目的感想与收获,共同庆祝这一来之不易的科研成就。

图:学院领导和学生代表发言

仪式最后,全体人员在钻探平台前合影留念,记录下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开封凹陷千米深钻工程的圆满竣工,为河南大学乃至中原地区的地理与环境科学研究开启了崭新的篇章。

图:全体与会人员在钻探平台前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