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9-27
 
        浏览次数:
2025年9月25-26日,河南大学地理科学与工程学部召开校友返校活动。26号上午,区域与城市科学系问计校友研讨会在地理科学学院人文楼307会议室召开,会议由区域与城市科学系副主任姚飞主持。
会议伊始,主持人姚飞首先向大家介绍了与会的各位校友代表,包括河南省社科院原院长张占仓(1978级校友)、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院长夏保林(1988级校友),富士康监事会主席张占武(1988级校友)、安阳第二中学副校长贾晗(2002级校友)、郑州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空间规划分院院长唐永(2004级校友)等。在校教师包括地理科学与工程学部副主任苗长虹,地理科学学院执行院长赵威,地理科学与工程学部委员潘少奇,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丁志伟,区域与城市科学系主任翟彬,以及教师代表高建华、李二玲、彭宝玉、刘静玉等。
会议第一项议程,地理科学学院执行院长赵威向各位校友介绍了第五轮学科评估以来学部在地理学科的发展中取得的成绩。他指出,近年来,我校地理学科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国家科技进步奖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论文、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师资队伍、国家重点重大项目等一系列标志性成果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他特别提到这些突出的成就离不开学校领导、全员师生以及广大校友的支持。最后提到,当前河南大学地理科学与工程学部着眼与“2+2”综合改革,逐步构建起“36X”教学科研培养体系,将着重提升学生的科研产出能力,尤其是标志性成果的能力,并不断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为河南大学地理学科冲击“双一流”贡献力量。

会议第二项议程,开展问计校友环节。系主任翟彬首先就当前学生就业困境及培养方向询问各位校友。校友夏保林长期工作在城乡规划行业一线,就近年来规划行业的发展行情与现实需求进行了阐述。他指出,当前我国规划行业已经由增量时代进入到了存量时代,相关业务的减少也是当前就业内卷的重要原因。但是他也强调,在国土空间规划的背景下,对于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此类综合性人才的需求会有所增加,尤其是在当前数字城市、城乡融合、城市更新等背景下,新的技能要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他建议学院可从专业技能提升的角度增强学生的综合技能,以适应时代的变化。校友张占仓从国家形势、产业变革、学科特点三个维度指出在当前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专业改革势在必行,高校专业知识的传授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其次,从当前国家数字化战略出发,认为未来数智化是各行各业的必然趋势,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培养要充分利用好数据、数字、数字技术,转变培养模式,增强学生技能;最后,他指出学生培养需要加强实践,让学生到一线实践当中获取知识,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校教师代表李二玲提出,面对当前大部分学生就业面窄,学生就业选择偏好于体制而非企业这一现象,当如何破局。校友张占武结合自身经历,认为在学生培养与职业规划时,应拓展学生的就业视野,并且认为当前的学生也存在就业期待问题,应加强引导。同时他也指出,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突出的学科,相较于其他学科,选择企业就业应该成为地理学专业学生的一个选择。最后,他结合自身工作经历,指出产业地理与企业地理是两个非常好的课程模块,此类专业知识的培养对于当前企业战略选择具有非常重要的学科价值。因此,他建议学院在人文地理专业培养过程中,应加强产业地理与企业地理方面的培养,同时可引进行业导师,建立对接现实需求的产学研基地,鼓励学生探索更多的就业可能。

 
会议最后,由河南大学地理科学与工程学部副主任苗长虹做总结发言,他首先对于此次校友返校活动,表示了热烈欢迎与赞同。针对学生培养问题,他提到当前高校的教学要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及时更新学科知识与教学实践。对河南大学地理学科而言,当前转型的重要抓手是地理学与工程的融合,教学与实践的结合,课堂与社会的契合,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他指出,河南大学在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方面一直有改革前锋的传统,当前应当抓住历史契机,下大决心、花大力气、用真功夫,推动河南大学地理学科的不断改革,实现地理学人才成为“经世致用”之才。最后,他也提到这是一项长久的任务,在此期间,也需要各位校友的长期支持。
本次校友问计活动通过深度对话与问计,为区域与城市科学系对于未来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改革、科教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座谈会上,校友们结合国土空间规划、智慧城市、产业发展等前沿领域,提出“注重实践调研”“课程模块化改革”“校企联合基地”等建议。活动不仅强化了校友与母校的情感纽带,更搭建了“学术-产业-政策”协同创新平台,为区域与城市科学系未来的人才实践基地建设提供新平台。未来,学部将持续激活校友资源网络,推动“问计成果”转化为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的实际效能。
文案:谭 铎
图片:吕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