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部新闻

学部新闻

信息地理STEP育人模式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1-03

浏览次数:

为持续深化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建设,推动“STEP”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Practice)四维融通育人体系有效落地,进一步完善“2+2”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与学科核心竞争力,地理信息科学系于1030日组织召开以信息地理STEP育人模式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主题的专业宣讲会。会议聚焦“信息地理STEP育人模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两大核心议题,系统探讨了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整个宣讲会分阶段有序推进,各环节重点突出、衔接紧密。会议由地理信息科学系主任、信息地理学与地理技术研究所所长翟石艳主持。地理信息科学系副主任夏浩铭,以及宋宏权、田海峰、李阳、周岩、陈玉龙、曹萌萌、张晓萱等青年骨干教师代表共同出席。2025级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踊跃参会。

会议伊始,系主任翟石艳指出,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传统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已难以适应新时代需求,存在学生过度依赖现成工具、批判思维不足、跨学科整合能力欠缺以及实践创新能力薄弱等现实困境。她强调,河南大学地理科学与工程学部提出的“GEO-STEP”科学范式,为地理信息科学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针对地理信息科学高度交叉的学科特性——融合地理学、计算机科学、遥感技术与工程实践等多领域,翟石艳进一步阐释了后续培养体系的构建思路:以科学为基础,强化理论与方法课程;以技术为核心,突出信息技术与智能应用;以工程思维为支撑,注重案例教学与系统开发能力;以实践创新为导向,构建科研训练与社会实践平台,系统探索GIS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路径与模式。通过构建“课堂实验—实践基地—科研项目—企业实习”一体化的递进式、多维度实践体系,学生将在系统化训练中全面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技术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此外,地理信息科学系重点推出“科研小组—导师对接”机制,鼓励学生以3–5人组建科研团队,直接对接导师开展长周期学术训练,内容覆盖遥感影像智能解译、数字孪生系统开发、智能GIS分析等前沿方向,实现从基础能力训练到高水平成果产出的全链条提升。

针对同学们普遍关心的职业发展问题,地理信息科学系副主任夏浩铭进行了系统梳理与解答。他结合当前行业发展趋势,将GIS就业方向归纳为三大板块:传统领域主要包括自然资源管理、国土空间规划等岗位;新兴赛道聚焦于智慧城市、数字孪生等前沿方向;跨界领域则拓展至游戏地形建模、碳中和规划等多元路径,展现出GIS专业广阔的职业发展可能性。夏浩铭特别强调:技术复合化已成为核心竞争力,建议同学们根据自身兴趣,选择技术深耕行业渗透其中一条路径持续发力。

  

在互动指导环节,宋宏权、田海峰、周岩等教师结合学生个性化需求提供了精准建议。他们围绕科研入门与行业能力要求指出,低年级学生应注重夯实基础知识与技能,可通过参与校级课题初步掌握数据采集与处理流程。同时,结合学科竞赛经验,老师们鼓励学生“以赛促学”,在实战中锤炼团队协作与创新能力。现场交流氛围热烈,同学们围绕科研选题、技能提升等话题踊跃提问,与教师展开了深入交流。

 

本次宣讲会桥梁作用显著,为师生交流构建了高效平台,使GIS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路径进一步明晰。与会学生普遍表示,通过此次活动对专业前景与个人规划有了更深理解,并将在会后积极组建科研小组,投身专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