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地理科学与工程学部
发布时间:2025-04-22
浏览次数:
责任编辑:罗则民
为充分发挥校友智慧,汇聚地理学科发展力量,2025年4月12-15日,河南大学学术副校长、地理科学与工程学部主任刘彦随,副主任苗长虹,学部委员秦耀辰、秦奋、乔家君、赵威,主任助理董冠鹏,地理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徐小军、副院长邱永宽一行9人到北京走访调研,与校友开展深入交流。
在座谈交流过程中,刘彦随向校友们长期以来对学校和地理科学与工程学部的关注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转达了学校对校友的亲切问候,并详细介绍了学部成立以来的基本情况。他指出,河南大学率先成立地理科学与工程学部,这是国内乃至全球第一个以“地理工程”命名的学部,体现了学部在学科发展上的前瞻性和创新性,也体现了我们的自信和拼搏精神。地理工程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方面潜力巨大,他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在地理工程领域的长期探索和实践,以及在脱贫攻坚和生态保护等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面对传统学科发展瓶颈,刘彦随提出了 “换道超车” 的发展策略,主张打破传统思维定式,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并提出了 “理工结合、科教融合、校地联合” 的发展模式。他还介绍了学部正在实施的 “135”工程 和 “36X”体系,并强调人才是学科发展的核心要素,学部将努力实施 “人才强部”战略,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学术队伍。
河南大学北京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陶襄萍在座谈中讲到,河大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它不仅是一所百年名校,更是一个充满魅力的磁场,吸引着无数校友的心。在河南大学,我们不仅收获了知识,更铸就了坚韧不拔、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陶襄萍预祝河南大学地理科学与工程学部在未来的发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1981级校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原院长、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郑新奇在座谈中指出,“自信、拼搏、开放、创新” 是新时代河大精神,也是推动地理科学与工程学部发展的强大动力。他回顾了河大百年辉煌历程,指出河大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从民国到建国,再到现代化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郑新奇认为,当前学科交叉融合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这为学部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1991级校友、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李强子在讲话中指出,河南大学地理学科百余年来为社会各界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毕业生,站在新的起点,河大地理学科应顺应学科交叉趋势,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注重人工智能、遥感技术等在地理中的运用,探索地理学科新的发展路径。
其他参会人员也一一发言,校友们回顾了在母校求学时的美好时光,并对地理科学与工程学部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社会以及校友工作等方面提出了宝贵意见。